艾利特协作机器人通过业内首个 MTBF 10 万小时认证,凭借 IP68 防护、模块化设计及严苛生产体系,实现
协作机器人可靠性全球领跑,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
2023 年 12 月,
艾利特机器人宣布其 CS 系列协作机器人顺利通过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电科)的 “MTBF 100,000 小时测评” 认证,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可靠性高度的协作机器人企业。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品质标准,更标志着国产协作机器人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对国际品牌的超越。
MTBF(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是衡量工业设备可靠性的黄金指标。通过 10 万小时测试(约 11.4 年连续运行),艾利特协作机器人证明其:

- 稳定性:故障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80% 以上
- 维护成本: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减少 50%
- 环境适应性:在高温(+55℃)、高湿(95% RH)、粉尘等极端工况下仍保持稳定运行
上电科总经理管兆杰指出:“10 万小时认证是协作机器人可靠性的‘珠穆朗玛峰’。艾利特的突破不仅验证了其产品工艺的成熟度,更展现了中国智能制造在核心技术攻坚上的决心与实力。”
-
传动系统优化
- 谐波减速机、电机、反馈轴一体化设计,减少 30% 零部件数量,降低机械磨损风险
- 齿轮箱采用军工级材料,通过 10 万次循环负载测试,传动精度衰减<0.1%
-
电机与散热创新
- 轻量化无框电机搭配双冗余散热风道,连续运行 10 小时温升<25℃
- 伺服驱动系统集成过流、过热、过载三重保护,故障响应时间<5ms
-
安全冗余设计
- 模块化制动器通过 10 万次一类急停测试(动态制动)和 1 万次零类急停测试(静态锁死)
- 双光编码器 + 六维力传感器,实现 ±0.02mm 重复定位精度与动态碰撞检测双重保障
-
IP68 级防护
- 本体采用全封闭压铸铝合金外壳,可在 1 米水深持续浸泡 24 小时无故障
- 线束接口采用航空级密封工艺,防尘等级达 ISO 16232-10 Class 5
-
极端环境测试
- 高低温测试:-20℃至 + 60℃循环 1000 次,性能波动<3%
- 振动测试:5G 加速度下运行 100 小时,零部件无松动
-
物料管理
- 核心部件(如减速机、编码器)采用 “一主两备” 供应链策略,关键参数 100% 全检
- 来料检验使用蔡司三坐标测量仪,尺寸精度控制在 ±0.005mm 以内
-
生产工艺
- 关节模组在 10 万级洁净车间装配,确保粉尘颗粒<0.5μm
- 整机出厂前需通过 48 小时满载老化测试,模拟实际工况运行超 1000 次
-
数据追溯
- 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记录从原材料到成品的 200 + 关键数据点
- 支持远程故障诊断,90% 问题可通过 OTA 升级解决
-
自动化检测
- 采用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关键工序(如螺丝锁付、涂胶)精度提升 40%
- 激光标定系统实现绝对精度 ±0.05mm,较传统人工标定效率提升 5 倍
-
供应链协同
- 与核心供应商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前 6 个月进行新材料验证
- 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实时联动,库存周转率提升 30%
- 应用场景:电池模组焊接与装配
- 部署效果:
- 故障率从传统设备的 0.8 次 / 千小时降至 0.05 次 / 千小时
- 维护成本降低 60%,单台设备年节省维护费用超 15 万元
- 产线稼动率从 85% 提升至 98%,年产能增加 20%
-
国产替代加速
- 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在汽车、3C 等领域的市占率已达 18%,超越部分国际品牌
- 某日系车企采购后反馈:“艾利特的可靠性已达到发那科同类产品水平,但成本降低 30%”
-
标准引领
- 推动协作机器人 MTBF 测试行业标准从 5 万小时向 10 万小时升级
- 参与制定《协作机器人可靠性设计规范》,成为国产机器人首个国际认证标准
-
高端制造领域
- 半导体封装、医疗设备组装等场景对 MTBF 要求从 3 万小时提升至 8 万小时以上
- 艾利特 CS 系列凭借 IP68 防护与洁净室等级(ISO Class 5),已进入台积电、美敦力供应链
-
中小企业自动化
- 故障率降低使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回收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12 个月
- 艾利特推出 “无忧服务” 计划,提供 5 年质保 + 7×24 小时远程支持
-
可靠性设计
- 艾利特已申请 23 项可靠性相关专利,包括冗余控制算法、故障自诊断系统等
- 对比优傲机器人(MTBF 8 万小时),艾利特在同等负载下故障率降低 40%
-
数据驱动优化
- 建立 “可靠性数据库”,累计收集超 100 万小时运行数据
- 通过 AI 算法预测潜在故障,将预防性维护覆盖率提升至 95%
-
下一代产品
- 开发 MTBF 20 万小时的 “超级可靠” 机型,满足航天、核电等超严苛场景需求
- 融合 AI 视觉与力控技术,实现复杂工况下的自适应容错
-
测试体系升级
- 建设国内首个协作机器人极端环境实验室,模拟太空真空、深海高压等场景
- 推动建立 “全生命周期可靠性认证” 标准,覆盖设计、生产、运维全流程
-
开放平台
- 发布机器人可靠性开发工具包(SDK),降低行业研发门槛
-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成立 “协作机器人可靠性研究联盟”
-
全球化服务
- 在东南亚、欧洲设立区域备件中心,实现 4 小时内备件响应
- 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认证实验室,推动艾利特标准国际化
艾利特协作机器人通过 MTBF 10 万小时认证,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中国智能制造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重要里程碑。在工业 4.0 的浪潮中,可靠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艾利特以 “零故障” 为目标,用技术创新与严苛品控重新定义协作机器人标准,正引领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选择艾利特,即是选择更可靠的自动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