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如何重塑汽车智造?艾利特给出新答案

jiasou 20 2025-04-28 10:18:53 编辑

艾利特协作机器人赋能汽车三电工艺,覆盖电池 / 电机 / 电控场景,支持电芯堆叠、螺丝锁付等 20 + 工序,助力车企提升产线效率 40%,实现智能装配新突破。
一、协作机器人成汽车自动化新宠,AHTE 展现场划重点
2024年7 月 3 日 - 5 日,上海 AHTE 工业装配展上,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带着「汽车智造全场景解决方案」高调亮相。在智能工业论坛上,艾利特分享了如何用协作机器人破解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 / 电机 / 电控)工艺的自动化难题,现场圈粉无数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数据显示:2023 年起,头部新能源车企开始批量引入协作机器人,尤其在电池中后段工艺,部署周期比传统设备缩短 50%,投资回报周期直接砍半。
二、三电工艺全渗透!协作机器人如何「玩转」汽车核心部件
1. 电池制造:从电芯到 PACK 的全流程自动化
电芯段(高精密搬运场景):✓ 电芯入壳、顶盖焊接搬运、注液上下料,靠 EC66 协作机器人灵活部署,狭小空间也能精准取放✓ 支持 5A 大电流输出,适配电磁铁夹具,轻松搬运 30kg 重的电芯模组(CS625 大负载机型加持)■ PACK 段(长臂展需求场景):✓ EC64-19 超长臂展机器人(1.9 米半径作业),无需外部轴即可覆盖整个电池包视觉检测✓ 极耳裁切、贴胶、气密检测等工序,节拍速度比人工提升 30%,良率稳定在 99.8% 以上
2. 电控装配:中控屏生产的「混线协作」教科书
汽车中控屏生产有多复杂?检测、压合、螺丝锁付等 20 + 工序环环相扣。艾利特方案:✓ 人机共线区(空间紧张场景):EC66 协作机器人倒装部署,负责上料和装配检查,支持拖拽示教,普通工人 1 小时就能上手✓ 高速作业区:SCARA 机器人负责条码读取和螺丝拧紧(节拍要求<5 秒 / 次),工业六轴机器人搬运物料,三种机器人分工协作,效率比单一设备提升 40%
3. 电机加工:芯轴上下料的「空间魔术」
驱动电机芯轴加工现场设备密集?看 EC66 如何见缝插针:■ 6kg 负载 + 914mm 臂展,轻松避开周围仪表和管线■ 末端电磁铁 + 机械手组合,上磁吸料、消磁放料,无需复杂编程,2 小时完成调试■ 应用于端面打胶、转子装配等工序,定位精度 ±0.1mm,比人工操作误差缩小 80%
三、艾利特产品矩阵:专为汽车场景定制的「机械战队」
机型
负载
臂展
核心优势
典型应用
CS625
25kg
1633mm
大电流输出 / 双光编码器
电芯模组搬运
EC64-19
6kg
1900mm
超长臂展 / 视觉检测适配
电池包全方位拍摄
CSA 高速系列
3-12kg
624-1300mm
关节转速提升 20%
高节拍螺丝锁付
CSF 力控系列
5-16kg
914-1418mm
集成六维力传感器
柔性装配 / 打磨
 
四、为什么车企纷纷抛弃传统设备,选择协作机器人?
  1. 部署快如「搭积木」:✓ 即插即用,无需安全围栏,3 小时完成单机调试,比传统工业机器人节省 3 天时间✓ 支持无线控制(手机 / 平板均可操作),产线切换时 10 分钟完成程序导入
  1. 成本肉眼可见降低:✓ 单工位自动化改造投入比传统方案低 40%,中小企业也能负担✓ 维护成本仅为欧美品牌的 1/3,故障时远程诊断即可修复 70% 问题
  1. 柔性生产刚需适配:✓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优势明显,支持一键切换不同车型的装配程序✓ 力控技术加持,应对电池壳体公差 ±0.5mm 的贴合装配毫无压力
 
五、技术突破:这些「黑科技」让协作机器人更懂汽车工艺
  • 力控打磨工艺包:针对电机外壳毛刺打磨,自动识别表面起伏,实时调整压力(精度 ±0.2N),解决传统设备「用力过猛」或「打磨不到位」的问题
  • 视觉引导系统:配合 3D 相机,在电芯堆叠时自动识别来料角度,抓取成功率从 85% 提升至 99.5%
  • 抗电磁干扰设计:在电机高频电磁环境下,定位精度不受影响,稳定性比普通机型提升 3 倍
 
六、行业趋势:协作机器人正在重塑汽车制造生态
高工机器人调研显示:2023 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协作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 120%,尤其在以下场景爆发式增长:■ 电池 PACK 段的气密性检测(部署量年增 150%)■ 电控系统的多型号螺丝锁付(替代 80% 人工岗位)■ 电机产线的柔性装配(中小企业渗透率从 10% 跃升至 40%)
艾利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 3 年,协作机器人将覆盖汽车 70% 的半自动工序,成为智能工厂的『标准配置』。」
常见问题解答(结构化数据建议)
Q:现有产线能直接接入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吗?A:支持与 SCARA、工业六轴机器人混线作业,提供标准化通讯接口,3 天内完成系统集成。
Q:没有自动化经验的工人能操作吗?A:标配图形化编程界面,支持拖拽示教,新员工培训 4 小时即可独立编程,无需掌握代码。
Q:在粉尘 / 油污环境下耐用吗?A:关键部件采用 IP67 防护等级,电机表面经特殊涂层处理,在汽车涂装车间等恶劣环境下寿命可达 5 年以上。
 
结语:当协作机器人驶入汽车「智」造快车道
从电芯车间的精准搬运,到电机产线的柔性装配,协作机器人正在改写汽车制造的游戏规则 ——✔ 主机厂:用更低成本实现多车型快速切换,交付周期缩短 20%✔ 零部件商:靠高性价比自动化方案,在价格战中守住利润空间✔ 行业:推动「无人化试制线」落地,新车型研发周期从 6 个月压缩至 3 个月
艾利特的实践证明,协作机器人不是替代工人,而是让「智造」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当每一条汽车产线都能轻松拥抱自动化,或许这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个爆发点的开端。
上一篇: 协作机器人:人机共融时代的工业新势力
下一篇: 机器人国产化浪潮:如何靠「硬核实力」突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