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创新方向,正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决策”向“物理交互”跨越。这一技术通过赋予机器人“身体”与环境实时交互能力,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政策引领:从国家战略到产业落地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并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进入“实体智能”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规划》明确提出,要突破具身智能核心技术,加速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正率先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2025年发布的《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高质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将打造具身智能创新平台10个、示范应用场景50个,带动产业链规模突破2000亿元,形成“算法-硬件-场景”全链条协同优势。
艾利特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艾利特机器人(Elite Robotics)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苏州,是国内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以“让机器人成为人类伙伴”为使命,聚焦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产品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科研教育等九大领域,服务全球40余个国家。
技术亮点:从感知到执行的闭环突破
多模态感知融合艾利特EC系列机器人集成高精度六维力控传感器与3D视觉系统,可实时捕捉0.01N的微力变化,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柔性抓取与自适应操作。例如在微生物检验场景中,机器人能精准完成痰液稀释、样本转移等复杂操作,误差精度达±0.02mm。
仿生运动与全地形适应通过仿生关节设计与强化学习算法,艾利特机器人突破传统机械臂的刚性限制。其最新发布的TRON系列多形态机器人支持轮足、双足切换,可在楼梯、窄道等复杂地形保持稳定,同时执行抓取、装配等高精度任务。
低代码开发与跨场景迁移采用图形化编程界面与开源SDK,用户可通过拖拽示教快速部署任务。在制药行业,艾利特与丹巴赫合作开发的复合机器人,仅需1周即可完成中药颗粒剂、胶囊等多剂型产线改造,生产效率提升40%。
安全协同与伦理设计通过非接触式视觉防护与碰撞检测技术,艾利特机器人实现人机共融环境下的毫米级紧急制动。在医疗场景中,其磁疗机器人能根据人体穴位动态调整施压力度,确保治疗安全。
场景突破:从工业制造到生命科学
工业智造:柔性生产的革命在汽车零部件行业,艾利特机器人搭载弧焊工艺包,通过轨迹自修正技术解决传统焊接最后一毫米的精度痛点,良品率提升至99.5%,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18个月。
生命科学:实验室自动化标杆与玄刃科技联合开发的全自动微生物划线接种工作站,实现痰液样本处理、稀释液加注等全流程无人化,将实验周期压缩50%,助力上海瑞金医院建成国内首个AI微生物实验室。
特种作业:极限环境的开拓者IP68防护等级的CS系列机器人,可在高湿、高污染环境中完成PCB板清洗与化学试剂分装,替代人工完成90%的高危操作。
家庭服务:未来生活的预演艾利特智能冰淇淋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交互系统,支持语音点单、视觉识别口味偏好,在商业综合体日均服务超300人次,验证了具身智能在消费端的落地潜力。
未来展望:构建人机共生的智能生态
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9700亿元,中国占比超35%。艾利特机器人正联合逐际动力等创新伙伴,推动“硬件开源+算法共建”的产业模式——其TRON开放平台已吸引200余家高校与研究机构入驻,加速具身智能在灾害救援、太空探索等长尾场景的突破。
正如艾利特CTO所言:“具身智能的本质是让AI从‘理解世界’走向‘改造世界’。”在这场物理与数字融合的浪潮中,艾利特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重塑生产力边界,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的到来注入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