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巧又强,航空航天制造工业智能机器人含量飙升!
2024-11-21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圆满落幕,大国重器的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尖端技术和成果。相较往年,本届航展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上出现显著变化和进步,工业智能机器人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度化趋势。从硬件到软件,一场“机器人+”的风暴,正席卷航空航天产业各个环节。
相较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成本低、部署快、更灵活、安全性强、简单易用,能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有效改变航空航天领域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及安全性。
从“造得出”到“造得好”,艾利特机器人已相继在航空飞机/货机、直升机、无人机、航天等制造巨头产线部署,成为中国“智造”硬底气。来吧,展示!
△ 中国商飞C909,图源:新京报
翱翔蓝天的背后,有一颗强劲的心脏默默驱动着每一架飞机前进,这就是航空发动机。艾利特机器人助力打造更强劲“中国心”,在各大航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零部件装配、检测、上下料、螺丝锁付等。
01 航空发动机
精密零部件装配与检测
我国航空部件装配种类繁多、工序复杂、专业性强,其高稳定性、高精度、高安全性等特点,对装配有着极高的工艺要求与技术要求。目前传统总装生产过程多采用人工装配,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高、工作量大、强度高、周期长,易出现碰撞损伤,产品质量难保证且效率提升慢,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当待装配部件与定位销接触后,艾利特机器人可将待装配部件很柔顺地装配到基座上。
艾利特机器人产品高度灵活且极具稳定性,MTBF测试认证达100000小时,高效保证航空发动机的精密装配与检测。
方案成效:
■ 客户通过集成商使用艾利特机器人,实现了稳定、高速、高效、高安全性的航空发动机精密零部件的装配和检测任务; |
■ 人机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人为错误和材料损耗,保证产品质量; |
■ 工业智能机器人还可集成各种传感器和视觉系统,进行实时的质量检测,自主识别和检测航空零部件缺陷,包括表面裂纹、尺寸偏差等,确保每一个部件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 |
■ 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返工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 |
02 航空发动机
零部件上下料
客户是一家航空航天领域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对产品加工质量和精度异常苛刻,传统人工上下料不能满足其对品质、产量的高要求。且客户生产车间环境复杂,因技术工艺特殊性,车间需定期迁移设备进行车间清洁,传统工业机器人笨重且占地面积大,不具备快速移位条件。
艾利特EC612协作机器人,臂展1304mm,可同时满足两台加工机床的上下料工作。有效负载12KG,可扩充托盘尺寸,通过工业智能机器人减少人工更换托盘频次。
方案成效:
■ 该解决方案同时集成了工件的抓取系统、检测系统、压紧系统以及气吹系统,有效解决了切屑液残留引起的不易抓取的痛点。 |
■ 艾利特机器人注重生产制造功能和场景的单元功能模块化,轻量化、部署灵活,克服传统生产不适应频繁改线的瓶颈,工业智能机器人满足该客户少量多样化和车间定期设备快速移位要求,实现快速换产换线。 |
客户是一家军民融合型高新技术企业,其电源模块产品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等高可靠电子系统的供电。产品外壳存在打磨量大,人工操作耗时费力,无法保证打磨一致性等问题。客户要求实现高效的批量化打磨并保证产品一致性,因厂内环境有限,不具备放大型设备条件,最终选择采用艾利特机器人。
机器人末端搭配两组吸盘取放电源模块,放在打磨砂带上由限位和压紧装置施加下压力完成打磨动作,打磨过程自动完成吹扫和吸尘功能。机器人占地小,易部署,工业智能机器人不但节省了人力投入,还有效保证了打磨质量,得到客户充分认可。
艾利特追求精益求精 ,打造航天品质,以电源进步更好助力航天工程。
无人机因体积小,电池容量有限,电池耗尽后需落地看顾并由人工更换电池,效率低,耗时长。客户要求集成商为其开发智能机库,提升无人机智能化水准:要求智能机库不但能够捕捉无人机入库,还要帮助无人机进行电池更换和自动充电,实现完全自主全天候完成任务。
技术难点:
■ 此过程包括无人机精准入库,机器人将电池从无人机上拆下并放入充电仓,再将新电池装入无人机等动作; |
■ 不同于简单的装配应用,需要机器人利用末端工具先后旋拨锁止开关、推拉电池模块、夹持、码放电池组等; |
■ 需要在无视觉引导下,3分钟内完成两块电池的更换,每一步都要求精准无误; |
■ 机库内空间狭小,流程较为复杂、机器人的动作和点位相对较多。 |
方案成效:
艾利特机器人简单易用、部署灵活,EC66协作机器人自重仅17.5kg,工作半径914mm,典型功耗仅为250W,集成商使用艾利特机器人搭配电动夹爪和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电池组的自动更换,狭窄空间内动作行云流水,得到客户充分认可。
艾利特机器人自重轻、占地空间小,可在狭窄机舱内灵活运动,具有毫秒级跟踪响应速度,机器人可实时跟随遥控器摇杆实现直升机操作杆控制,执行前飞、后飞、侧飞和转弯飞行等。
方案成效
■ 采用非入侵式转换方法,使得有人飞行器可快速、可逆地转换为无人机系统; |
■ 不仅保留了原有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和安全水平,且避免了对原飞行器进行复杂改装需求; |
■ 驾驶机器人还可以作副驾驶飞行员,提高现有飞行器的自动化水平,工业智能机器人为飞行员助手、智能驾驶舱等新兴技术提供助力。 |
艾利特机器人,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生产设计-功能实现-场景应用”一站式协作解决方案。深入研究机器人本体结构、伺服驱动器、总线通讯、控制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算法、柔顺控制等。
致力满足更多流程更复杂、精度更快、稳定性要求更高的生产制造环境,适应航空航天工业严苛的生产环境和技术要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在“协作机器人+”的赋能下,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您可能感兴趣
-
业内首家!艾利特机器人通过MTBF 10万小时认证,协作机器人可靠性攀顶新台阶!
艾利特机器人的产品可靠性之路再攀高峰,顺利通过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上电科)“MTBF 100000小时测评”认证,完成协作机器人业界最高等级的可靠性测试,实现协作机器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重大突破!
2023/12/20
-
再上榜!艾利特入选《2024年度上海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了临床试验、试管检测、拭子采集、试管搬运、荧光检测、康复治疗、超声扫查、导诊、消毒、微创治疗、针灸刮痧等,面对需要保障准确性的工作中时,机器人比人工更高效、更精准、更稳定,从而提升数据质量、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024/11/21
-
又巧又强,航空航天制造工业智能机器人含量飙升!
本届航展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上出现显著变化和进步,工业智能机器人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度化趋势,从硬件到软件,一场“机器人+”的风暴,正席卷航空航天产业各个环节。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