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大吉 | “满电”归位,全力以“复”!
2025-02-10



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产销量9年蝉联全球第一,带动充换电设施行业快速发展。
2024年,国网天津电科院申报的ISO国际标准《机器人技术服务机器人性能标准和相关测试方法第8部分: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正式获批立项,成国网系统首个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ISO国际标准。
该标准的立项标志着:国产协作机器人促进电力机器人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再获提升,艾利特机器人与有荣焉!

艾利特智能充电机器人,在领先的产品力和优秀的用户口碑加持下,持续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可靠、更便捷优质、更高效多样的智能充电解决方案,不断创造新的自动充电版图和销量纪录。
通过赋能合作伙伴、集成商/经销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充电站、停车场、公交车站、加油站、汽车主机厂、高速服务区等,为30+城市的新能源车主带来了更智能化、更高品质的出行选择。



目前,艾利特快/慢充检测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头部国产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助力打造慢充检测和快充检测工位的无人化产线。

助推客户生产模式优化升级:
■ 检测一致性高:减少人工操作时间及操作误差,提高检测一致性和检测过程可靠性; |
■ 检测节拍提升100%:带来更快的交付速度和更准时的交付保障; |
■ 简化流程:简化检测作业流程、减少检测作业空间; |
■ 0人工:助力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检测产线,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


图:乘用车领域国内首个多工位自动充电机器人
新能源电车的兴起带来充电桩的设置痛点:固定充电桩利用率低、建设成本高,过多充电车位设置,还占用大量非充电燃油车辆的停车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艾利特多工位自动充电机器人开始“上岗”,直击痛点问题,为广大新能源车主了却一“桩”心事,将其从反复找桩与插拔充电枪的繁琐中解放出来。
充电全流程自动化:
1
自主移动:不再受地点限制,机器人的智慧系统能感知车辆到达,接到指令后可自动前往指定地点,沿磁条自主移动到充电位置,进行多工位自动充电。
2
多感知融合:有效结合视觉系统、力传感器等,准确识别插入充电口,在充电枪插接过程中模拟人手动作。
3
更安全可靠: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有效提高充电操作安全性、可靠性与高效性。


公交车进入充电站后,智慧公交充电机器人视觉系统捕捉车辆到位信息,后台调度系统给机器人下发充电任务,机器人搭载AGV自适应底盘,可自动行驶到充电工位,控制机械臂自动抓取充电枪充电。实现从车辆停靠、自主识别、充电插枪到满电拔枪的全过程无人化。

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机器人前,维护该充电站需要配备3班6人,运维成本高。机器人每日可完成8次充电任务,最大日充电量480千瓦时。还可利用夜间低谷时段有序充电,节省充电运营成本20%。”
同时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与传感器还可与充电站内的监控设备联动,实现站内状态实时监控与火情告警。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艾利特机器人不仅注重“从0到1”的机器人本体创新,更不断加大“从1到N”的前沿解决方案落地应用,满足客户对机器人移动智能充电的全方位需求。
艾利特期待与广大合作伙伴及用户携手前行,带来更立体化的智能充电解决方案,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多元化场景应用蓝图。
2025,满电开工,全力以“复”,让出行,更智能!

您可能感兴趣
-
业内首家!艾利特机器人通过MTBF 10万小时认证,协作机器人可靠性攀顶新台阶!
艾利特机器人的产品可靠性之路再攀高峰,顺利通过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上电科)“MTBF 100000小时测评”认证,完成协作机器人业界最高等级的可靠性测试,实现协作机器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重大突破!
2023/12/20
-
从“刀光剑影”到“行云流水”:艾利特重新定义等离子切割术
艾利特提供了一种灵活、适应性强和可扩展的自动化等离子切割机器人解决方案,正逐步在日本金属加工行业展现出“柔性制造”的巨大优势,艾利特CS612协作机器人手持等离子切割炬,正在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弯曲铸件上工作,切割炬与机器人控制器通讯,可大限度减少切割炬和铸件的碰撞,减少停机时间和系统维修。
2025/02/28
-
AI+机器人,艾利特让制造更智能,生产更柔性!
工业4.0时代,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格局。复合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装备,集成了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视觉/力控和AI算法等多项技术,与人形机器人一起,正在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
2025/02/27